地铁公司的工匠精神已死?
曾经,纪录片《大国工匠》在央视热播,国内反响热烈。
片子讲述了8位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以及对专业孜孜不倦的追求,长年来匠心筑梦的传奇故事。
片子里的8位师傅将毕生热情着力于一点,为之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无疑正是当下社会需要传承发扬的。而在时下快节奏、急功近利意识泛滥的社会大环境下,这样的工匠精神正逐渐消亡。
而在地铁公司,由于环境稳定,基层员工所做工作虽然繁忙,但总体而言过于重复,技术含量不高。加之地铁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标准化团队建设,还有一系列综合工作的无限施加,使工作变了味,实实在在的技术活儿变得不受重视,缺乏深入研究的机会。
因此,更别说怎么来预防工匠精神的消亡,就连工匠精神的培养都是问题,没有欣欣向荣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只有徒有形式的口号作提倡,这就是地铁公司工匠文化的现状!
说到地铁公司工匠精神的流逝,还跟地铁员工价值观偏离不无关系。从地铁公司设立的晋升途径来看,生产技工序列无疑是占比最大,但几乎所有生产岗位的员工都渴望能转岗,脱离生产岗位,转为职能人员或是管理人员,成为办公室(白领)一族。
即便是无心转岗的同事,其原因也很少是由于热爱本职工作,而是在体制内待久了,看透了,不信了,认栽了,索性就在生产岗混足工龄,然后去晋升高级技工。如果有机会转岗离开,定是毫不犹豫,果断走人。
若将地铁公司一线员工按来源划分,无非就两种: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
社会招聘几乎来自铁路行业或工程单位,比起地铁公司这样的“温室”,经过那样环境下锻炼过来的员工经验丰富、技术一流,这部分员工中的佼佼者其实还能作为工匠精神的最佳代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地铁工匠精神的代表要么成为了领导,做的工作从专一的技术工种变成了对管理团队,再也不会参与一线工作发挥最纯粹的工匠本领;当不了领导的则会混成了老油条,纵然一身本事,但从某种角度而言还成为了后来晚辈眼中的“反面教材”。即便是技艺高超,但还是不如文质彬彬的管理人员让人神往。
在地铁各项工作的执行中,管理人员的确显得很占便宜,而生产人员则是处处被欺负、打压。好比一个年纪轻轻的大学毕业生可以为自己身为管理人员而沾沾自喜,竟对一个资历老的基层老辈子指手画脚……诸如此类的情况造成了普遍生产人员将管理岗位视为天堂岛,一个劲想往外钻,内心耻于做工人。
如此,有上进心的基层人员一股劲往管理岗钻,剩下的便是便停在原地,得过且过。然而工匠精神就更无从说起了。
毕竟在表面风平浪静,实则争权夺势的地铁公司,能够拿来比的只有谁混的更好,坐的更高,大众只看的到一个人的位置高低,而见不到谁技艺深浅。好比《人民的名义》中的一句对白:“英雄在权力面前只是工具”。
再看校园招聘。根据地铁公司的制度,校园招聘本科生直接定岗管理层,且薪资方面也从优而论;而专科生则定岗生产岗位,薪资方面从低做起。
这样的制度其实就是一种暗示,从一名员工进入地铁公司便能看出。该在哪个圈子混,就在哪个圈子混。
管理有管理的阴阳道,生产也有生产的独木桥,两者各有各作用,员工应当按部就班,按自己原本的晋升路线向上走。
然而事实却是,生产岗位的一线员工,但凡有上进心的都是一窝蜂的想往管理岗去钻。而剩下没追求没想法的则是攒足资历,勉为其难往上爬。
造成这样的原因或许并非属于地铁公司的失误。谁教我们天朝自古历来就提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呢!
在遥远的德国,注重因材施教。学生在初中毕业的时候,老师会对学生做一个基本评判,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建议其是继续读书考大学,或是直接就读技工学院学手艺。考大学的将来努力成教授,学手艺的将来努力做工程师,不论是教授或工程师,都对社会有贡献。
而在我们国家,对子女的教育就是努力考大学,考得上就有好未来,考不上就滚去读技工学校。然后,考上大学的毕业后糊里糊涂参加工作,做做表格,算算账,感觉大学所学跟时下所做根本就两码事。技工学校出来的学生包个分配有活儿干就行,即便是个别变得上进心,懂得后天需要努力的,在地铁公司,也很难迈出生产技工序列的大圈。
话说回来,在地铁公司,其实专科、本科学生进来都是从零开始,从新学起,若让本科生干基层的基础工作,专科生做做表格、算算账,其实也掉不了链子,只要肯学肯干,结果都一样。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线员工老看不起身在管理岗做事的水嫩大学生了。因为地铁公司的大学生,除了有一张过硬的学历做敲门砖,个人能力而言还不一定强于某些专科出生的员工。
而回到我们谈的工匠精神,校招入司的年轻员工,工匠精神根本无从谈起,在地铁公司这“温室”环境下,员工在公司既定的节奏工作,能做的事无非就是跑跑腿、打打杂,由于公司的对大局稳定,限制太大。员工个人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有的员工自认为在地铁公司学到了不少知识,其实脱离了地铁自己就一文不值了。而真正的工匠,手握一技之长,走到哪里都能谋得一差事,混得一饭碗。
试问,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地铁公司的员工,有谁能做到学到一身本领然后离职走人的?
本科生干管理,天天对电脑,敲键盘码子做表,思考的是怎么带团队、怎么考核员工、怎么挣表现。从学校毕业,出社会几乎不碰钉子、不摸砖的人何来工匠文化?
专科生干生产,在四平八稳的环境中恪守“三不动”的铁律,日复一日重复无脑费时的工作。眼界、心胸得不到开阔,自身本领得不到提升,好比温水煮青蛙,靠山吃山,唇亡齿寒。
老一辈玩儿的是权力的游戏,嫩一辈苦于受困基层,技术人才碍于各种限制苦于无用武之地。地铁运营只求稳定,不谈效益。如此怪象的终导向自然就是——地铁工匠精神荡然无存。
之前网络疯传的电视剧《北京地铁》预告片第一句台词:“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地铁司机。”引来众多同行吐槽。
的确,台词的干瘪、脸谱化难免遭到业内人员的排斥,但也从中暴露出,广大一线员工对自身现状的不满足,对工匠文化的强烈抵触。
如果问所有同行:你们爱地铁吗?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笃定回答:爱地铁!但如果问:身为地铁基层员工,你们感到光荣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五花八门了。员工热爱地铁,是源于天性使然,对生活的热爱、职业的尊重。
有多少一线员工称得上热爱自己的岗位,乐于一线工作的各种点滴?
寒门再难出贵子,地铁公司难出技术性人才,这并非危言耸听。
期望地铁行业在未来能有所作为,拿出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使员工的技术可以炉火纯青,在业内足以独当一面,个人技艺能够得到社会认可。让“在地铁公司,我只想当一名快乐的高级司机、站务、检修工”这样的话语源自于对专业技术的热爱,而非贪图基层的轻松、高级工的福利待遇。将地铁工匠文化、精神真正秉承发扬,而非仅限于苍白的口号、形式化的活动、有名无实的主义、形同虚设的想法。
地铁的真相
全国四十多个城市的地铁从业者都在关注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地铁的真相